实验室主任 - 关新平教授
关新平,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IEEE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从事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近30年,提出并建立网络系统分布式感知与协同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在“感知-传输-控制一体化”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做出系统、创造性贡献。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排第1、第2),国际IEEE TCCPS工业技术卓越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 (均排第1),获“IEEE模糊系统汇刊杰出论文奖”及会议最佳论文奖10余项。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400余篇(IEEE汇刊、Automatica共298篇,国内一级学会期刊50篇),Google Scholar总他引280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带领团队牵头制定国际新标准6项,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曾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担任IEEE SMC-C, IEEE/CAA Automatica Sinica等8个中英文期刊编委。
实验室副主任 - 沈红斌教授
沈红斌,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聚焦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图像分析与处理等方向,提出多模态生物医学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在蛋白质亚细胞位置分类、冷冻电镜图像三维重构、基因亚细胞空间分布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构建了30余个在线生物医学信息计算软件与平台,已累计提供在线预测服务超过1千万次,为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快速理论预测与知识分析挖掘的方法,预测结果多次被生物实验验证。研究成果曾入选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创新大赛最高荣誉SAIL奖榜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与编写出版专著8部,指导多名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发展。
实验室副主任 - 陈彩莲教授
陈彩莲,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从事工业网络与智能系统研究近20年,围绕工业互联网、工业无线、时间敏感网络(TSN)、车联网与低轨卫星网络等方向,提出工业网络系统分布式感知与协同控制机制,在时间敏感网络测试理论与方法体系、工业智能融合技术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原创性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并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发表IEEE汇刊及国内外期刊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主导建设百节点TSN测试平台,牵头制定IEEE时间敏感网络网关测试国际标准,推动我国工业网络技术国际标准化进程。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络与系统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National Science Open》领域副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或程序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